“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
合肥工业大学自1945年建校以来,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潮流,面向国家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形成了 “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优良的学风。
一、学风建设机构
学校党委与行政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组织落实,建章立制,流程再造,实现学风建设“三落实、三公开”。
1.组织落实,建立了学风建设组织机构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学风建设的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学校于2011年12月下旬成立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合工大政发〔2011〕133号),2013年对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合工大政发〔2013〕127号)。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纪律检查的党委副书记、主管学科建设的副校长、主管科学研究的副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副组长,主管科研和学位的校长助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副教务长、主管行政工作的副秘书长、主管人事工作的副秘书长、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纪委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宣城校区管委会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学生工作部部长、党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小组成员。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是我校学风建设的领导与协调机构,主要职责为:制定全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风建设;受理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对重大学风问题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等。
学校设立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担任,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人事管理办公室主任、师资管理办公室主任、自然科学研究办公室主任、科技合作办公室主任、社会科学研究办公室主任、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信息与网路中心主任、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生教学办公室主任、宣城校区教学办公室主任、纪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继续教育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学生工作部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部长、宣城校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党政办公室主管信息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办公室成员,办公室主管由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管担任。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为:起草全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定期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定期检查学风建设工作;接受学术不端行为的署名举报;受理当事人的异议投诉;对学术不端行为和异议投诉进行甄别和鉴定;公开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结果。
2.建章立制,制定了学术规范等多项学风建设制度
2013年,学校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合工大政发〔2013〕126号),并对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合工大政发〔2013〕127号)。
2013年相关的学风建设制度如下:
(1)《合肥工业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合工大政发〔2013〕126号)
(2)《关于调整合肥工业大学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合工大政发〔2013〕127号)
(3)《合肥工业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细则》(合工大政发〔2013〕63号)
(4)《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暂行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151号)
(5)《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暂行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152号)
3.运行情况
强化各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各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进行统筹规划和贯彻落实。各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成立学风建设办公室,开展本单位学风建设工作、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定本单位学术规范制度。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的要求,撰写本单位学风建设年度报告。校纪委、校学风建设办公室组织检查,实现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落实、三公开情况(公开机关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职责、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各行政职能部门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的要求,建立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制度、实施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建立学术不端惩处机制和定期检查制度。根据《合肥工业大学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的要求,校务部、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学生工作部撰写本单位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二、学风宣讲制度
1.积极组织学风宣讲,加强师生的科研诚信教育
学校以及各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尤其是研究生和新入职教师,积极组织学风宣讲活动,加强师生的科研诚信教育,培育勤奋诚信创新的优良学风。
2.科学道德教育纳入岗位培训
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在师资管理办公室每年的岗前培训中,均将科学道德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范畴,建立了师德师风宣讲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2013年,学校共123名新教师参加了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课程的开设。
三、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1.流程再造,规范了不端行为调查与处理机制
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由学工部受理并处理;研究生论文查重,由学位管理办公室负责;教职员工学术不端行为,由校务部人事管理办公室进行受理。其中的学术认定,由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认定。
2.加强考风建设
大力开展考风考纪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等方式,切实加强考风建设。积极开展学术诚信教育,2013年我校共举办科学道德和学风宣讲报告会70余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学生近万余人次。在期末、四六级等重要考试节点开展“警钟长鸣”考风考纪教育,结合事例、数据,对考试作弊、违纪问题进行剖析,对学生备考迎考提出更高要求,对投机取巧的思想和行为作出回应和抨击。
3.学生违纪处分流程
依据制度文件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了查处,2011年以来共处理违规违纪学生86名,树立了良好的学风。
4.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及处理办法和合肥工业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细则。
5.学术不端行为查处
对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处理。涉及部门包括纪委、监察处、人事部、宣传部和学术委员会办公室。
四、学风建设专栏及年度学风报告
学校相关部门、各学院加大学风建设宣传力度,按照学风建设“三落实、三公开”的要求,2012年3月,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校园网专门设立了“学风建设专题网站”。网站设立了“工作动态”、“规章制度”、“学校文件”、“警示教育”等相关栏目板块。该网站目前已成为展示我校学风建设制度与成就,对全体教师和学生开展学风教育的重要平台。
各行政职能部门建立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制度、实施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建立学术不端惩处机制和定期检查制度,撰写本单位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各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成立学风建设办公室,开展本单位学风建设工作、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定本单位学术规范制度,把学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在单位主页制定学风建设专栏,撰写本单位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五、长效机制
1.以宣讲教育为基础,提高宣讲实效,采取切实措施,树优良学风
2013年围绕学风建设整体要求,强化量化管理和过程管理,贯彻“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层面开展工作。
组织2013年学术交流年会,创办“博睿沙龙”,承办安徽省首届长三角“信息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构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建设手段。结合“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爱学习”教育,通过学业规划大赛、学业论坛、专业辅导等形式深入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学习方法,着力提升学习效率;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学长事迹报告会、十佳大学生事迹宣传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优秀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成立大学生读书活动指导小组,开展“翰墨书韵”大学生读书活动。创新网络教育,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
2.科研评价考核
为实现进一步扩大科研规模,提升科研质量、层次和水平,实现我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13年陆续制订了7项科研管理制度。配合校务部相关绩效考核文件政策,科研评价考核体现了学科差异、资源配置差异,与现有的绩效奖励实现了更好的结合。
相关的科研评价制度如下:
(1)《合肥工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15号)
(2)《合肥工业大学政府计划类项目级别认定暂行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16号)
(3)《合肥工业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29号)
(4)《合肥工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30号)
(5)《合肥工业大学涉密科研项目保密管理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44号)
(6)《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合同管理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45号)
(7)《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合工大政发[2013]46号)
(8)2013年度学院(部、中心)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体系科研部分
3.科研的过程管理
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校园网、科研院网站、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短信平台等多种形式和平台发布项目申报通知、立项公示及过程管理通知等信息,实现了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科研项目管理实行学校、学院、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制,科技服务中心以一站式服务为教师提供项目申报受理和项目管理问题投诉和建议反馈等服务。
(1)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
(2)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登录页面
(3)合肥工业大学“春华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4)合肥工业大学“春华计划”立项项目公示
(5)2013年度自主创新专项(2013年度“秋实计划”)立项项目公示
(6)关于遴选2013年度安徽省试点省和合芜蚌试验区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7)2013年度自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含专项)立项通知
4.学风建设已形成制定化、常态化的局面
学校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规定学风教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落实校和院(中心)两级学风教风建设责任制;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将学风教风建设工作纳入党政职能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各学院的教风学风建设工作纳入到目标责任体系中,与业绩考核挂钩。形成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促进校风发展的生动局面,营造人文浓郁、注重特色、鼓励创新和个性发展的“和谐宽松、大气包容”的氛围。
(1)宣讲教育常态化,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考核体系中。
(2)学校在制定各二级单位、学院目标考核任务时,将学风建设内容和成效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和任务,加大学风建设工作和考核力度,实行学风建设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
(3)在年终考核中,将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考核,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培育良好学术风气,弘扬“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的教师风范。
(4)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人才评价中,坚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同时,将拟晋升教师的业绩在学院层面进行公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六、结束语
我校全体师生将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学习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荣传统,形成了优良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