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度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5-05-08  字号:   【打印

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度学风建设年度报告

2014年,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规定,深入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学风建设教育宣传及实践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风组织机构健全

(一)加强对学校学风建设的领导。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始终把学风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并纳入学校提档升级发展规划和党政工作要点。2013年,学校调整充实了校学风建设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统一负责学校学风建设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领导工作,定期检查学风建设工作情况,构建了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员参与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二)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学校把校学术委员会作为学风建设的学术评价与咨询机构,加强了学术委员会建设。20143月,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学部分委会成立。学术委员会按学校学院以及学科分布设立:机械、生化与材料、电气与信息、资环土建、数学与管理、人文社科六个学术委员会学部分委会,各学院(系、所)不再设立学术委员会,各学院(部、所)根据需要可以成立教授委员会。20144月,学校换届选举产生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并成立了道德建设委员会。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及其专家作用,使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课题和学风建设工作,负责受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投诉、调查与鉴定工作。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大学章程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学校制定学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的指南。在《合肥工业大学章程》的起草拟定过程中,学校就将学术诚信、学术不端“零容忍”等相关内容,以大学“宪章”的形式加以明确和固定。2014年,学校还先后制订了《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事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合工大政发[2014]123号)、《合肥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党办字〔201440号)等一系列关于学风与学术的规章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学术准则、道德守则和行为规范。学校各二级单位,按照学校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根据本单位学科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三、学风运行管理规范

学校进一步强化各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各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之中,进行统筹规划和贯彻落实。各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成立学风建设办公室,开展本单位学风建设工作、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定本单位学术规范制度。各行政职能部门建立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制度、实施科学研究的过程管理、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建立学术不端惩处机制和定期检查制度。

四、开展学风宣讲活动

(一)高度重视学风宣传教育工作。学校坚持把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各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大会等,充分发挥宣传栏、专题网站、飞信群、QQ群、微博和微信等媒体,集中学习和广泛宣传国家有关学风建设工作文件,积极宣传师德模范、“三育人”、全国全省全校优秀毕业生等先进事迹,强化教职员工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努力做到大力弘扬并积极实践爱国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积极进取等传统美德和职业道德,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二)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科研诚信教育。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和科研诚信教育纳入岗位培训核心内容,每年定期举办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树立教风,培养技能。推选师德标兵,评选模范教师,宣传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建立师德师风宣讲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2014年,我校有142人次新教师参加安徽省新教师岗前培训班。2014年教学工作会议,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向参加教学工作会议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进行了学风建设专题发言。在教师岗位聘任和考核中,严格执行“师德师风”的“一票否决”制度,注重科研诚信、学术论文质量与水平。2014《合肥工大报》开辟“师德师风”专栏,刊登王左辉、徐科军、马木提、王章豹、桂长林、齐美彬、夏娜、周国艳、陈新生、邓玉、王英才等教师的先进事迹,产生广泛影响。

(三)大力实施“学风建设工程”,坚持将学风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宪法日纪念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本科生“学风建设工程”。组织开展早操、晚自习、课堂等学风检查工作,举办学风建设报告会、学生干部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大学生成长成才报告、大学生学业规划大赛等,加强学风教育,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切实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做优良学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示范者。大力开展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工程”发布学术诚信倡议书,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引导全体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2014年,学校举办 “研究生博睿沙龙”27场,多位知名教授与近千名研究生面对面交流;积极帮助研究生以科研报告、技术开发和推广等形式参与科技服务, 300多人次研究生参与,取得科技成果50多项,协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100多项,发表文章《合肥工业大学以研究生科技服务助推实践育人》被教育部网站采纳,作为典型经验推广;继续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全体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成功举办第12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徐枞巍校长做首场专题报告会,举办了6场主会场报告和203场分会场报告,会评选出获奖论文60篇,科技标兵10人进一步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促进成果交流,激发钻研热情。2014年,学校举办学风宣讲报告会53场次,近万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

五、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一)加强学生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年级大会以文件学习、承诺宣誓、橱窗宣传等形式集中开展考风考纪教育活动;制作考风考纪专题宣传喷绘,通过制度解读、案例警示、文明倡议引导学生遵守考试纪律。考试期间对考场进行全面巡视督查,指导督促各学院辅导员做好考场组织和监、巡考工作。严肃考风考纪,加大诚信考试和处理违纪学生力度。2014年,学校对30名考试违纪学生进行了处分。

(二)开展学术不端行为查处。2014年,学校受理了举报2次、协查通报2次、申诉1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处理。

六、完善学风长效机制

(一)积极做好学风建设专栏建设工作。严格贯彻学风建设“三公开”要求,进一步做好“学风建设专题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工作动态”、“规章制度”、“学校文件”、“警示教育”等相关栏目板块信息,使之成为展示我校学风建设制度与成就、对全体教师和学生开展学风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注重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学校积极使用新媒体,对“工大学子门户社区”主题教育网站进行改版,策划新版“明理苑”网站,新开发了“学子资讯网”、“知汇岛”、“十佳大学生展示网站”、“先声夺人”等学习服务类子网站,将门户网站思想性、服务性、教育性和互动性集于一体。重点打造了“微言合工大”微信、“工大学子服务团”微博,坚持每天推送优质资讯,不断基于微信开发新功能,如“斛兵e课”、“掌上党校”、“起床签到”、“微社区”、“微信大屏幕”等,有效丰富学风教育途径,提升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注重工作创新,丰富学风建设手段。围绕“督学、助学、乐学、经验分享讲座”平台,各学院和有关部门结合专业特色积极营造优良学风。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开展了“线性代数第二课堂”和高年级同学集体晚自习探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展了短缺学分学生追梦计划;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实行流动红旗制度;推进“翰墨书韵”大学生读书活动,印发读书手册近5000本,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近3万篇;研讨开发学生工作一体化系统,系统集成学业预警、学风分析、站内信、约谈提醒等功能,为辅导员老师有效开展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教育提供科学化、精细化平台等等。学风建设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局面。 

学风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学校虽然在学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待进一步推进。今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对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加强学风问题的网络平台建设,探索定期出版学术学风建设报告,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建设,使学风建设成为高校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渗透到我校各项教学科研学术活动中去,形成全面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净化学风环境,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术繁荣、教育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