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度行政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6-03-15  字号:   【打印

2016年学校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和要求,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四项改革”,推进“四项工程”,加强“四项建设”, 创新制度、争取资源、提高质量,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为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和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化“四项改革”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完善能力导向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落实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设和引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启动文化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构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构建学生、教师、课程组、学院“四位一体”的教学评测体系和教师、课程组、专业“三个循环”的闭环教学改进体系,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设置期中考试周。鼓励学生在暑期自主实习。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俱乐部、创客实验室等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教学运行稳定、有序、高效。完善研究、培训、展示、应用“四位一体”的教学培训体系,打造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迎评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生源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新研究生招生机制,探索建立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机制,联合科研机构申请博士生招生指标。建立博士生培养“分流—淘汰”机制和博士生招生指标动态分配机制。将暑期的工作重心放到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中。适应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政策改革,制定2016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修订2016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招生简章。

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从选才、育才、用才各个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完善覆盖人员招聘、试用、晋(降)级、聘任、考核、流动、延退全过程的人事政策制度,形成非升即转、能上能下、择优聘用的用人制度,加强与一流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职员化的管理队伍及职业化的支撑队伍建设。加强一流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二级单位以关键事件和目标为主、教师以工作质量和成效为主的考核制度,积极探索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考核办法。构建岗位目标加关键成果的绩效体系,完善与目标任务完成度挂钩的校内绩效津贴总额动态包干制度。

3.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科研。进一步优化科研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方式。积极进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高层次项目的组织申报,力争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以上级别项目2-3项,力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谋划国家奖,力争获批主持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2项。精心谋划、积极申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省内有影响的智库1-2个。确保实现年度科研到帐经费3.45亿元。实施“学术新人提升计划”和“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或优青项目、安徽省以及教育部等人才项目中获得新突破。力争发表SCIE检索论文比上一年度增长25%,达到900篇;ESI高引论文比上一年度增长15%,达到20篇。力争获批授权专利数比上一年度增长15%,达到360项。探索国际专利的申报、运营机制,出台国际专利申请配套政策,力争获批国际专利。拓展与央企、规模上市民企的合作,共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探索“成果转化+转移中心+公共平台+科技金融”为一体的技术转移新模式。

4.深化后勤管理服务改革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完善后勤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明确岗位责任要求,健全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后勤服务监督体系。深化后勤三个服务中心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学校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学校二级单位用电目标管理。继续开放学校物业市场,实施楼宇物业的“项目化”管理,积极推进教职工住宅区物业管理社会化。深化食堂成本核算体制改革。推进房产证办理进程,积极做好“西村改造”及“西村增量房”安置工作。积极做好校区周边环境治理和校区置换工作。加强后勤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后勤基础数据中心、学生公寓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服务监督平台等后勤数字化平台。完善能耗监测平台和报修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化后勤。

二、推进“四项工程”

5.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跟踪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制定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实施学科分层建设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学科负责人制度,制定学科负责人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校内学科评估体系,切实发挥评估对学科建设的检查和督促作用。继续实施学科动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形成以学科群为主体的校区功能布局。做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准备工作,确保学校在此次学科评估中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积极筹备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组织实施学位标准制订、研究生导师增选与招生资格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力争使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5%以上。

6.推进“依法治校工程”

加强对大学章程实施的监督,以《合肥工业大学章程》为核心,优化学校制度体系设计,全面推进学校、各部门及学院制度建设与落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召开第八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加强理事会、董事会和校友会在学校发展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密切与校友的联系。实施《合肥工业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编制《合肥工业大学“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任务书》。稳步实施《合肥工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设置学校法律顾问。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下放管理权限,增强学院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学院领导班子对学院发展的贡献度。优化学院与管理部门设置。进一步明晰学校学术委员会定位,完善落实《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事务管理实施办法》,有效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事务中的决策、审议、评价、咨询作用。成立学院分学术委员会,明确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分委员会、学院分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流程。加强学风建设,恪守学术道德,强化学术监督,严厉查处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7.实施“智慧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工程”

加强学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降低多校区办学成本。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对数字资源虚拟化平台进行扩容、升级及安全加固,完成校级异地备份系统建设。逐步建设和集成面向全校的业务系统。改造现有网络出口设备,增加网络带宽,优化校园网整体系统结构,提高互联网访问的速度,实现校园网主干完全万兆,对用户数多的楼宇实现万兆上联。完成翡翠湖校区网络机房建设和翡翠科教楼的网络建设。继续推进门禁系统建设。将主楼46间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为智慧教室。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校园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问责机制。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并依法整治,强化校园反恐防范工作。加强机动车收费管理和停车管理。切实做好重要时期、敏感节点以及重点关注群体的稳控工作。

8.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工程”

完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规范高管薪酬,加大对所属企业高管职务行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监督力度。规范董监事委派制度,完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工作权限及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推进全资企业改革改制,关停清算一批投资无回报、长期亏损的企业。完成建筑设计院、锦怡园宾馆等学校直接投资企业的资产划转工作。对交通服务中心、商贸中心等经营性单位进行改制或划转,实行公司化运作。培育1-2家新的科技型企业。2016年实现上交学校经费1600万元。

三、加强“四项建设”

9.加强财务与资产管理能力建设

积极争取各类资源,增强学校财力。探索中央财政资金项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新的管理方式,构建学校财务管理分析体系。进一步理清学校与学院的经济关系、财务管理权限。改革学校预算管理模式,启动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试点工作。推行公务卡结算。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财务短信平台,完成收入与票据管理系统、预算网上申报系统的建设,初步实现网上申报预算,完成财务系统与国资系统、科研系统、公务卡系统的对接。强化财务稽查和监督。进一步理清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开展全校范围的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实施公房有偿使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进行绩效考核。逐步建立“三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即: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结合,增值保值和提高使用效率相结合。以优化采购流程和推进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招标与采购工作“三个转变”,即在采购形式上由统一模式向分类采购转变,提高采购效率;在采购内容上由程序导向向结果导向转变,加强绩效评估;在采购程序上由被动实施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科研经费管理,提高教师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重大科研课题经费使用的动态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修订和完善科研经费预算模版,实现科研和财务信息数据的交互和共享。实现基金会募集资金2000万元。

10.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实施“基建及维修质量工程”。完成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翡翠科教楼建设项目,产学研大楼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做好合肥校区部分学院搬迁工作。做好2016年度教育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实施翡翠湖校区双号教学楼综合维修改造、部分学生公寓综合维修改造、学校部分供电系统改造及斛兵塘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和保密管理, 加强危险化学物品采购、储藏、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加大实验室违规问责与处罚力度。实现分析测试中心全部设备24小时对外开放,实现大型仪器共享、开放、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优化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培育馆员的科研能力。加强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建设和宣传,建立专业面广的兼职查新员队伍。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加强图书馆内部环境改造和古籍保护。继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为师生健康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1.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能力建设

实施“请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的国际化策略,创新国际化机制。增加3-5个与世界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或联合培养项目。推动学校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选派6-10名专业教学骨干赴国(境)外学习、培训。派出5-8批校级团组赴国(境)外高校或机构交流。设立“海外名师讲堂”,邀请海外影响力较大的专家、学者(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做学术报告或短期授课。设立“外籍专家来校授课项目”,聘请5-10名外籍教师(一学期及以上)来校从事专业课程教学。聘请5-8名外籍语言教师承担在校生的英语语言类教学。力争2016年度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300人。争取2016年赴海外学习、交流的学生人数增长20%。设立优秀本科生海外交流基金(一学期)、优秀本科生留学基金(1-2年)。推进与海外大学的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积极推进各类联合培养项目。计划派出赴台研修生100名。做好“第十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徽文化研习营”。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国际化意识,建立外事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争取选派1-2批外事人员赴国(境)外高校培训。严格执行涉外政策和纪律,认真落实外事工作领导干部责任制。

12.加强宣城校区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

   明确宣城校区办学定位,实行一体化管理。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实现与合肥校区差异化发展。做好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保证教学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维护校区安全稳定。积极推进基础条件建设和教师住宅建设,做好校区资产移交工作。积极做好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宣城研究院建设。启用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主楼、人才公寓、食堂,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试验及检验检测中心”、“合肥光伏产业研究院及新能源与工业电气节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工业技术研究基地”、3D打印技术研究院建设。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平台15个,吸引10个学校重点科研团队(院、所、中心)入驻智能院,吸引3个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科研机构入驻智能院。引进投资机构,组建新的产业化投资基金。实现成果转化项目30项,力争到账科研经费、平台建设资金达到5000万元。积极探索智能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