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合肥)分会场——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系列报告十二则
发布日期:2024-11-06  字号:   【打印

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8:30-17:50

报告地点:学术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

举办单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学术报告信息(一)

报告题目智能新能源汽车新生态建设的安徽路径

报 告 人:任林杰 执行秘书长

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8:30-9:00

工作单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报告简介

新一代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汽车产业迎来更加深刻的百年机遇。双碳目标与能源革命加速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互联和智能技术也推动汽车产业迎来新开发模式、新制造模式、新使用模式、新出行模式以及新基础设施,进而催生出全新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报告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智能新能源汽车全新产业形态,以及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思考安徽智能新能源汽车新生态发展路径,以及安徽建设智能新能源汽车新生态的具体举措,并进一步明晰未来安徽省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共同推动安徽省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简介

任林杰,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团队核心成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青年教师。

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分布式电驱动系统设计与控制、交通与能源融合系统、电磁动力系统控制与优化。先后主持或主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中国工程院战略与咨询课题2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3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项,高校企业合作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6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牵头编写4份内参上报安徽省政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性、专业性建议,均获得省长批示。受邀在安徽省委办公厅、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以及合肥、芜湖、淮南、淮北、蚌埠、池州等地市开展汽车领域相关授课和培训超过10次。


学术报告信息(二)

报告题目大模型引领汽车产业新变革

报 告 人:雷琴辉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9:00-9:30

工作单位科大讯飞智能汽车

报告简介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分析。当前,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正在重构汽车智能化研发新范式,人工智能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深度融合,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汽车智能化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中的应用,持续推动更多场景的智能座舱应用和高级别智能驾驶落地。

报告人简介

雷琴辉,现任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音及语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事语音算法研发及管理16年。2007年加入科大讯飞,现主要分管智能汽车核心产品技术研发工作,曾主持并参与多项重大研发项目,包括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图像识别等算法研发,以及智能汽车降噪模块、语音套件、飞鱼系统等产品开发,是AI算法、汽车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的技术和产品专家。

曾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主持参与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6项。主导制定《GB/T 36464.5-2018信息技术-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第5部分: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智能语音交互》国标。曾获合肥市政府颁发五一劳动奖章,武汉经开区车谷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


学术报告信息(三)

报告题目激活创新协同动力源 点燃合力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9:30-10:00

报 告 人:张洪凯 重装车辆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Anhui Heli Co., Ltd

报告简介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大、产业链条完整、综合实力与经济效益好的工业车辆行业龙头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3年位于行业第一,自2016年起跻身世界工业车辆行业七强。公司在研发能力、产品实力、产学研用及新技术应用方面硕果累累。本报告中,在研发能力方面重点介绍了公司研发平台、研发团队、研发投入、高质量标准专利、重点科技创新奖项、研发管理体系、以市场为中心开展的各项正向设计以及试验试制能力等。在产品实力方面,介绍了公司的产品线及种类及系统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在产学研用技术研究方面,介绍了基于动力、热管理系统仿真、稳定性设计虚拟样机分析与评价、智能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人机工程技术、视觉软件模块技术、多体动力学技术等多维度的研究成果。在新技术应用及典型产品方面,介绍了新能源冷库专用车、25t混合动力堆高机、48-55吨锂电叉车、氢燃料叉车及牵引车、伸缩臂越野叉车、低速工业车辆无人驾驶技术、合力主动安全系统等新领域产品技术。报告最后还介绍了公司下一步的技术研究方向,将利用好产学研用平台,激活创新协同动力源,促进合力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简介

张洪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业车辆研究院重装车辆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12-55吨叉车、2-8层空箱堆高机及45吨正面吊的产品开发工作。先后承担“G系列12-16吨内燃平衡重式叉车”、“25吨混合动力堆高机”等项目开发工作。其中“25吨混合动力堆高机”属国内首创,采用增程式锂离子超级电容技术,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产品组铜奖”、“第十八届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参与的“重型叉车关键技术研发级产业化”项目获得安徽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负责GB/T 26945-2023《集装箱空箱堆高机》标准的牵头修订工作。


学术报告信息(四)

报告题目换电分时复用与车网互动(换)储碳中和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0:20-10:50

报 告 人:刘那 总经理

工作单位皖能集团安徽奥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简介

V2G项目聚合主要是换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机制试点。将换电站、分布式储能等调节性能优良的负荷侧调节资源,纳入辅助服务范畴进行管理。也将换电站等资源聚合后,以安全、可靠、快速的通信方式接入当地调度系统;然后根据电网实际运行中的需求和调节资源的实际响应能力,在需要功率支撑时下发功率调节指令;最后参考现有对发电机组的考核机制,根据实际的调节速度、精度、可靠度等对负荷侧调节资源进行考核。确保换电站功率聚合管理系统安全、可靠、快速的接入当地调度。

报告人简介

刘那一直新能源行业耕耘多年,历任苏州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江苏云快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经理,2020年至今担任安徽奥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学术报告信息(五)

报告题目打造百万量级全球通用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0:50-11:20

报 告 人:谷俊丽 博士、总经理

工作单位大卓智能科技公司

报告简介

端到端和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将形成产业变革,奇瑞在AI能力上正在建设自己的“大基建”,迎头赶上整车智能的浪潮。超算中心是高阶智驾的重要基建,奇瑞”天穹超算中心“目前云端算力已经具备1500PFLOS。奇瑞”星海大数据平台“,通过全球一体化部署,实现全球的量产车辆数据闭环,为智能驾驶的持续更新迭代提供数据动力。AI云端算力深厚储备和AI大模型能力能够为端到端量产提供灵活可调度的算力资源及AI能力建设,实现AI赋能未来出行的智驾体验。

报告人简介

谷俊丽,博士,自动驾驶中美领军人物,人工智能国际专家。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自动驾驶全球业务发展。

2016-2017年任职于特斯拉(美国),担任机器学习负责人,带领Autopilot人工智能团队,成功研发Autopilot 2.0系统和FSD芯片上的人工智能软件系统。2017-2020年任职于小鹏汽车,担任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副总裁,负责中美团队,期间设计的XPilot系统,已成为中国自动驾驶的领军系统。获美国发明专利12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余篇。


学术报告信息(六)

报告题目基于磁流变液的线控转向——综述及未来研究方向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4:00-14:30

报 告 人:阮国兴/Nguyen Quoc Hung 教授

工作单位胡志明工业大学

报告简介

本报告全面回顾了基于磁流变(MR)液的设备在线控转向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现代车辆转向系统中的应用。线控转向技术代表了汽车设计模式的转变,即用电控系统取代传统的机械转向连杆机构。磁流变液因其在磁场中可变的流变特性而闻名,磁流变液为提高线控转向系统的性能和多功能性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报告深入探讨了磁流变液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磁流变液对磁场响应的机制及其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本报告研究了基于磁流变液的线控转向系统的各种实现方式,并展示了该系统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的潜在优势。本报告确定了目前阻碍基于磁流变液的线控转向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挑战和限制因素,例如功耗、相应时间和系统可靠性。本报告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重点在于优化磁流变液的公式、开发先进的控制算法以及解决集成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线控转向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体而言,本报告为基于磁流变液的线控转向系统的最新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为未来的研究工作确定了研究方向,旨在充分发挥这项创新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潜力。

报告人简介

Nguyen Quoc Hung博士于2009年在韩国仁荷大学获得固体力学与制造工程博士学位。目前Hung博士是胡志明工业大学(Hutech)结构动力学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授,同时兼任胡志明工业大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他的学术贡献十分广泛,包括超过100篇期刊论文,其中约80篇发表在ISI索引出版物中。另外,Hung博士已经撰写了三本书的章节,并在超过30个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他作为三项美国专利的主要作者体现了他的创新思维。Hung博士一直深入参与各种研究计划,领导了八项由国家支持的项目以及多项行业支持的项目。Hung博士的专业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多个科学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目前,Hung博士担任越南力学学会和越南计算力学学会的副主席,此外,他还担任NAFOSTED(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中力学工程科学委员会主席,以及胡志明市人工智能发展顾问委员会成员,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智能材料与结构、触控系统、流体力学、结构优化、振动控制与智能制造。


学术报告信息(七)

报告题目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增强全自动驾驶系统:基于 BIM 和雨水排放的方法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4:30-15:00

报 告 人:郑炎杰/ Jeffrey Y. Cheng 数智治水实验室主任

工作单位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

报告简介

1.本报告探讨了将城市基础设施数据(特别是建筑信息模型 (BIM) 和雨水排放标准)整合到全自动驾驶 (FSD) 系统中,以增强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利用 BIM 模型精确的 3D 映射,FSD 系统可以增强对环境的感知,从而实现准确的目标识别、预测建模和优化路径规划。这种整合可以实现精确定位、机动规划和危险识别,有助于实现更安全、更可靠的自动驾驶导航。此外,结合实时雨水排放数据,FSD 系统能够动态绘制易涝地区地图、预测潜在危险并相应地调整车辆行为。通过识别排水口、评估路面状况和估算水深,FSD 系统可以主动降低与恶劣天气条件相关的风险。这种方法支持自适应速度控制、排水感知路径规划和自动紧急程序,确保乘客安全并将基础设施损害降至最低。报告也将展示如何结合 BIM 和雨水排放数据,创建一个更强大、更具弹性的 FSD 系统,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中(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安全行驶。

2.本报告探讨了一种在智慧城市框架内增强电动汽车全自动驾驶 (EV FSD) 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整体方法。通过整合城市的多样化基础设施数据,包括建筑信息模型 (BIM)、雨水排放标准、实时流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 (GIS)、天气预报和先进的水文模型,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协同系统,主动降低交通风险并优化自动驾驶导航。

报告人简介

郑炎杰博士是具有25年以上水资源管理和土木工程经验的资深专家,现任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数智治水实验室主任,并担任义乌市水务集团技术顾问。他在城市排水系统、气候变化的水文影响、以及低影响开发设计等领域具备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郑博士曾担任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副教授,并参与美国联邦、州和市政府多个水利工程项目,尤其是在洪水管理、流域水环境治理和人工智能在水利系统中的应用方面有着深厚造诣。


学术报告信息(八)

报告题目人货一体运输的综合交通运营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5:00-15:30

报 告 人:姜宇/Yu Jiang 副教授

工作单位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报告简介

近年来,乘客和货物的综合交通运输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 我们提出这种综合交通的整合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垂直和水平。同时,它应该不仅包括传统的多式联运,还要利用新兴的城市客运和物流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为该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整体框架。除此之位,本演讲将介绍我们最近在基于公共交通的众包方面的工作,包括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初步实验,以及数学模型,解决方案算法和结果。

报告人简介

Dr. Yu Jiang 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兼丹麦技术大学副教授。 Dr. Yu Jiang 目前专注于智慧交通优化设计和城市物流模型的开发与其算法方面的研究。发表英文SCI论文50余篇,其中近一半发表在交通方向主流期刊,包括Transportation Science,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Part C, Part E, Part A, 以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是丹麦独立研究理事会成立以来唯一一位公交方向资助的独立的中国籍PI,单项资助总金额近300万丹麦克朗,并主持欧盟Horizon Europe项目子课题,项目总金额近400万欧元。参与两项国家自然基金NSFC面上项目, 国家重点合作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指导的学生分别在国际主流交通会议CASTP, ICROMA 和HKSTS获奖。


学术报告信息(九)

报告题目控制理论的特性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5:50-16:20

报 告 人:陈义华/Ye-Hwa Chen 教授

工作单位佐治亚理工学院

报告简介

控制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James·Watt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反馈扭矩来平衡蒸汽机的旋转变化。这一概念随后演变为古典控制并发展成现代控制和后现代控制。目前有许多成熟的控制方法,由富有创造力的工程师开发,从最优性、自适应性、鲁棒性和智能化等方面解决工业中的实际问题。回顾发展历程,一个自然的问题就产生了:这些控制理论背后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本次报告将带我们从大量的控制方法出发,回溯其创造的起源,从而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控制理论。总体而言,本报告为基于磁流变液的线控转向系统的最新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为未来的研究工作确定了研究方向,旨在充分发挥这项创新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潜力。

报告人简介

陈义华于198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目前陈博士是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他的学术贡献十分广泛,包括200余篇期刊论文。另外,陈教授已经参与6篇专著的撰写和10篇专著的评审工作,并在超过70个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陈教授的专业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多个科学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目前陈教授担任多个期刊编委,参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陆军研究所、香港研究基金委员会的基金评审工作,且应邀担任30余次国际会议分会主席。此外,他还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工程教育学会(ASEE)成员。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控制理论、控制应用、机械系统建模、智能推理(自动化)和机器学习(自动化)。


学术报告信息(十)

报告题目准零刚度超材料的振动控制与优化设计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6:20-16:50

报 告 人:骆泉添 高级研究员

工作单位悉尼大学

报告简介

振动控制在汽车、火车和航空航天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在过去十年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们可以平衡低频隔振和质量支撑能力。本报告简要介绍了通过组装设计的 QZS 隔离器的最新技术,并提出基于超材料和用拓扑优化方法开发准零刚度隔离器的方法。本报告旨在讨论新的隔振设计理念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报告人简介

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智能结构,断裂力学,计算模拟,力学实验,结构拓扑优化,非线性结构分析等。目前已发表100余篇高水平期刊论文、其中ESI 高引4篇。主持开发复合材料仿真软件在澳大利亚波音航空结构公司推广应用。


学术报告信息(十一)

报告题目使用轨迹修正引信提高无制导火箭的精度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6:50-17:20

报 告 人:阿里·拉扎/Ali Raza 研究工程师

工作单位Rapidev集团公司

报告简介

传统炮兵火箭提供出色的火力,但在较长射程下精度较差,因此在城市战争等需要高精度的近距离敌对交战中不被优先考虑。此外,现代战争需要精确制导武器,以降低附带损害和减少消灭特定目标所需的弹药数量。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法是设计全新的制导武器系统,但这将面临高设计成本和较长的开发时间。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向现有无制导武器系统添加制导和控制功能来提高其精度。随着电子传感器组件的技术进步和小型化,现有的无制导火箭可以通过添加低成本的制导和控制功能来提高精度。这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可以安装在无制导火箭上的轨迹修正引信来实现。这种引信的设计可以用于改造现有数千枚无制导火箭的库存,将其转变为制导火箭。这种武器系统的优势在于同时具备精确、简单和低成本的特性。弹丸的控制可以通过利用弹丸的空气动力学或惯性特性来实现。向弹丸添加控制功能的几种方法包括可移动或往复的襟翼、固定角度的襟翼、可移动的鼻部、阻力和旋转刹车、喷气推进器,以及平移/旋转内部可移动质量。在这些方法中,固定偏转角襟翼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适用于二维轨迹修正引信,因为它只需要一个执行器来控制修正引信的方向(单通道滚转控制)。这种固定襟翼角度修正引信安装在弹丸的前端,形成双旋转配置。该修正引信的制导技术基于飞行中的预测方法,控制动作通过修正引信的方向实现。固定襟翼角度轨迹引信可以安装在无制导火箭上,将其转变为高精度的制导火箭。

报告人简介

阿里·拉扎博士于202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宇航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飞行器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在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目前,他是Rapidev集团公司的研究工程师,参与开发火箭轨迹模拟、空气动力学分析以及制导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解决方案。


学术报告信息(十二)

报告题目18CrNi8材料毫秒激光钻孔孔型的实验研究

报告时间2024年11月9日(星期六)17:20-17:50

报 告 人:萨阿德·纳瓦兹/Saad Nawaz 终身助理教授

工作单位拉合尔工程技术大学

报告简介

激光加工技术已推动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实现了纳米制造中高标准的尺寸精度。这项研究通过提高效率,惠及所有制造行业,特别是在涡轮叶片、燃油喷射喷嘴和热交换器的生产中。

报告人简介

萨阿德·纳瓦兹博士是年轻的机械和制造工程领域的学者,专攻先进微机械加工和先进制造工艺。他在中国北京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当前,他在拉合尔工程与技术大学机械工程系担任终身助理教授,同时还担任质量提升中心主任和非传统加工实验室主任。他已发表了22篇研究论文(影响因子总计80),拥有2项专利和1个书章。他曾获得竞争激烈的CAS-TWAS博士奖学金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硕士奖学金,并被评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期间的年度优秀学生。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先进制造、激光材料加工、可持续性、碳中和、运营管理、能源规划和非传统加工。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