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 以大科学装置前沿科技成果,赋能国家产供链
发布日期:2025-04-21  字号:   【打印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16:00

报告地点:格物楼214室

:曹平 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

举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报告简介

核探测技术作为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关键支撑,其产业化进程面临原始创新转化难、市场需求对接不畅和体制机制障碍等瓶颈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报告人团队创新性提出“塑链-固链-强链-补链”的协同发展路径,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赋能高端数据采集仪器及装备产业链。首先依托大科学装置这一“国之重器”开展源头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其次通过赋权改革打通成果转化堵点,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进而构建以快电子学技术和模块化仪器技术为“双轮驱动”的产品体系,推动核电子学仪器、数据采集仪器、测试测量仪器及海洋仪器等关键装备的产业化突破;最终形成“科研-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闭环,持续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报告人简介

曹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合肥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实验物理信号采集方法与技术研究,在物理信号采集、数字触发、精密时间测量、深海原位探测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创新工作。主持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任安徽省核学会第九届理事,成果入选中国科学院70周年院庆成果展,获2020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团体)等奖项。